首页 | 部门简介 | 理论实践 | 民主党派 | 人大政协 | 统战链接 |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彭孝军团队科研成果荣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01-20 09:05  点击:[ ]

1 10 ,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在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我校为主要完成单位,彭孝军、段春迎、樊江莉、何成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 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颁奖现场彭孝军教授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牌。这是我校自2000年以来继程耿东、程春田、钟万勰、 全燮之后又一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共5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3项。彭孝军团队获奖项目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从染料母体 结构、识别基团、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揭示了通过染料激发态调控、实现荧光比例发射与响应的理论规律,在染料对客体的专一性识别和荧光响应这一现代分子工 程、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显示出对专一性识别和比例荧光响应向实用化目标发展的重要指导价值。

该成果解决了国际上该领域150多年来科研工作者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波长菁染料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双发射和比例荧光响应。目前,与这类染料 母体结构相关的新型染料荧光探针在国内外涌现,截止去年1月份,全球先后发展起来的相关探针分子累计达到900余种。该成果被国内外学者专文报道和评述, 主要论文被SCI他引1600余次。

更为有意义的是,该获奖项目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生命领域和环境领域,如在医学癌症诊断上,他们发明的荧光试剂靠裸眼就能在紫外灯下区别癌细胞和正 常细胞;可望用于病灶组织的边界界定。与此同时,相关的探针分子同样适用于对复杂环境体系中镉、氟、汞等有毒物质的有效检测。针对氟危害,得到了选择性氟 响应性染料,首次制得的氟离子试纸,实现了饮用水氟离子直接测定和预警。氨基取代的七甲川菁染料,已在五分类血液细胞仪中规模化应用,打破了该领域被国外 长期垄断的局面。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之一,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 发现的中国公民。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所做出的科学发现,从发现程度、难易复杂程度、理论学说上的创见性、研究方法手段的创新程度、学术水平、对学科发展的 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术界的评价和主要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来源:校园网)

上一条:我校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受到上级单位表彰 下一条:参观九三学社社员张哲教授团队设计的星海湾大桥 ——理工大学九三学社老社员2015看大连活动

关闭

 
Copyright@2005-2006 365bet开户平台   联系我们   Manager:GOAL   TEL:0411-84706749
地址:大连市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主楼  邮编:116023